2024年,对于建筑师而言,是充满压力和挑战的一年,也是建筑规划设计行业寻求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市场环境的变化、金钱上的压力的增大以及小组成员的调整,无一不在考验着每一位建筑师的智慧与决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到前行的方向,成为每一位建筑师一定要提交的答卷。为此,《建筑技艺》杂志关切了来自国企、民企、外企的建筑师团队在这个行业快速下沉的时期,如何思考、应对、突破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许。
2024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眉山园,是我们在2024年最为亮眼的力作。该项目被中国新闻网誉为成都世园会中最具东方诗意的“城市会客厅”,登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并荣获世界设计组织(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和德国绿奖(Green Product Award)共同颁发的“2024年度国际人居环境可持续创新设计建筑金奖”。
眉山是苏东坡的故乡,“不可居无竹”更彰显其人文情怀。坐落于成都世园会人居馆中心的眉山园,以最诗意的西蜀园艺叙事和最简约的当代全竹建构,向世界表达蜀地延续数千年的独特传统生态人居文化——川西林盘,其中蕴含的的当代低碳价值。我们的创作初衷是让建筑学回归到属于地域文化的形式逻辑上来。
眉山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东坡的诗词,以“一个可以被阅读的自然生态人文馆——东坡视角下的眉州生态画卷”为主题,中式园林的雅致与现代建筑的灵动交织,仿佛翻阅一本活生生的自然人文典籍。作品不仅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更是以东坡的“中隐”之美体现了其诗意生活哲学和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度契合,向世界彰显“以竹代塑”的中国方案。
5年前我在英国雷丁大学攻读可持续建筑规划设计硕士时,接触到世界低碳建筑领域标杆—— 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London Beddington Zero Carbon Community)。体会到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高技派”建筑大师理查德.罗杰斯爵士27年前的断言:未来的建筑规划设计必将与高端技术和生态环保紧密结合。让我认识到绿色低碳 已是建筑学不可分割的术语,对构思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
所以,为了进一步探寻当代先进的低碳生态建筑规划设计内涵,去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部(QS建筑学科排名世界第一)攻读可持续建筑博士,学习、思考和创作同步进行,并带领团队参与完成了2024《城市更新策划与评估标准》、《零碳产业园区作业规程》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
▲刘卫兵与其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Tim Broyd教授在眉山园
对于四川大卫设计,2024年另一个件重要的事儿,是国际建筑创新研究理事会(CIB)批准我成为CIB智能建筑委员会委员。该组织作为联合国特别顾问,是历史悠远长久的建筑领域学术组织,也是世界最前沿的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平台。这让我们在强调个性和变化的浪潮中,进一步清醒观潮和理性吸收,坚守将地域人居生态文化和当代可持续建筑的结合,让有本土特征的绿色低碳成为本土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鲜明底色,与日新月异的世界同频。
随着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成为了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现在UCL巴特莱特的学习,体会到其建筑学科能排名世界第一,正因为不仅仅关注建筑学本身,还强调与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绿色低碳与建筑、生物设计与建筑等等,能够然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建筑规划设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当下建筑规划设计行业需要建筑师具备更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代际责任感。
成功的作品,是创作集体的内心映照,它回应的是团队对当下设计的一种价值取向。我们一面需要从世界先进建筑科技和本土历史文脉中汲取养分,一面要为传统的更迭带来新的可能性。在原始和质朴的品格中,寻回地域文化精神。在复杂的情感与现代关系中,唤起人们一种纯真美好的追求。
刘卫兵,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教授级⾼级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绿⾊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政府⽂史研究馆特约馆员,中国⽂物保护基⾦会历史⽂化专家组成员,国际建筑创新研究理事会(CIB-W098)成员。
沉心于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更新的研究和实践三十余载,被誉为“守护川西林盘第一人”,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生态人居设计中,荣获国家科技部精瑞科技奖、中国民族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联合国亚洲都市景观奖、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WGDO绿色设计国际贡献奖、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等多项荣誉,入编2023年度《中国科学家年鉴》,应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世界城市论坛、柏林城市高层对话等发表演讲,获盛誉。主要著述包括《查理》(藏区画旅集)、《林盘》(川西民居记)、《无形》(人居哲思录)。
普利兹克奖得主、米兰三年展总策展人弗兰西斯•凯雷(Francis Kéré)评价道:“对中国竹装置作品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拱与线的构成。它在艺术宫的花园里,更体现出对自然和建筑关系的东方哲学意境和探索”。
项目采用全手工竹制,借鉴了千年川西林盘传统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营造出舒适微气候和多样空间,在世界低碳建筑领域中散发出独特魅力。
“中国眉山的案例,为隐匿于大山深处的古村找到了未来,构建了一个质朴的、令人神往的精神家园。能发现了如此精彩的作品,我非常兴奋!这也是ATA的重要性所在” ,联合国亚洲都市景观奖评审委员会主席佐藤优先生惊叹幸福岭独特的创作。
项目位于园区绛溪河畔高地,挑枋出檐长,穿斗石碉高,凸显了川东民居之美。并以曲流回肠之两江场景呈现“嘉陵江畔游,两岸菜花香”的百里生态画廊胜境,高度契合“小平故里·最美山水城”的城市人文定位,更彰显了嘉陵江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风采。
上一篇:重磅!专科“最好”专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