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率先在全省探索高速公路检测、养护设计一体化,这相当于一个综合性医院,从检查报告、病害分析,到拿出治疗方案,最后进行效果评估,我们能提供一站式服务。”谈起业务,陕西西公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雷晓锋用了个形象的比喻,“通过不断实践创新,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为公司拓展经营事物的规模打下了良好基础。”刚到天命之年的他,见证、参与了陕西高速公路从零到6000公里的跨越发展历史,个人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技术员成长为公路企业掌舵人。
2005年,雷晓锋从长安大学研究生毕业,入职西安公路研究院。此前,学地质出身的他曾担任西安黑河水库、西安至蓝田高速公路项目、云南大水沟水库发电隧道等项目技术负责人,读研期间参与陕西交通科技项目《黄土滑坡有效勘测技术与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研究。这些经历培养了他善于思考、乐于创新的个人品质,陕西公路建设大发展也为他历练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考取了交通部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工程师资格证书,先后主持了黄延高速公路、西汉高速洋勉段、十天高速安康东段等十余条高速公路交工验收前工程质量检验项目,尽职尽责把好公路建设的质量关口。并担任柞小、吴子高速公路、商州—漫川关、十天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质量地质雷达检验测试的项目负责人,研究应用地质雷达在隧道实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十余条高速应用中取得建筑设计企业、监理单位、实施工程单位的好评。
“长百米的隧道衬砌,人工打孔检测得四五个小时,雷达检测只需要半小时,快速无损,而且准确率高。”雷晓锋回忆道,“现在地质雷达应用在公路检测中已经很普遍,但当时是省内首创,西汉高速建设方、施工方持怀疑态度:这么个小设备能测出隧道衬砌厚度、是否有空腔等问题?”作为技术负责人,第一次“吃螃蟹”,他心里难免忐忑,“刚开始时,定性好把握,比如判断衬砌后是否有空腔。定量比较难,会有偏差,比如空腔有多大、衬砌的密实情况。做了一段时间后就有点经验了,定性、定量的准确率显著提升。”在烟尘弥漫的隧道里,他和同事来回奔波收集检验测试数据,研究测线布置,分析电脑屏幕上心电图般的雷达波图像。同时,查阅有关技术资料,请教高校教授、专家,坚持边干边学。
通过大量现场雷达检测、人工打孔比对验证,他们制定了检测时测线布置、天线选择、参数设置、资料处理及判释依据的要求或者规定;形成数据采集及后处理体系,修正检测结果,进一步提升检测精度及效率;总结出隧道内各种介质在雷达图像中所反映的特征图形,建立典型病害雷达波图像资料库。最终形成了检验测试方案的制定、仪器设施自校规程、现场采集数据要点、图像识别分析技术、典型病害图集等一套检验测试公司自有的成熟的应用技术,极大的提升了隧道工程、路面工程的实施工程质量水平。目前,该技术已拓展到路基工程、桥梁结构工程、机场道路工程、市政道路、管线年,雷晓锋担任西安公路研究院试验检测中心副主任。处于对行业及公司发展的前瞻考虑,他着手拓展检测养护设计业务,主持2013、2014年度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西镇高速边坡防护隧道防水渗水处理、商丹高速路面修复等高速公路养护设计。“检测相当于给公路做CT拍片子,养护设计是要我们跟据检测结果开处方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评估,保证公路使用的安全性。”雷晓锋介绍说,“当时省内没有具体的公路养护设计模板,也没有可参照的技术标准。我们就通过新建路、外省先行试验的养护设计经验,搭建设计技术文件框架。”由于养护设计专业门类多,工程量少又杂,需要的知识面广,他们十几个人的团队忙得夜以继日,白天跑现场,晚上加班加点整理资料。经过两年探索实践,这些养护设计技术文件不断被补充、完善,一直到现在还发挥着指导性、示范性作用。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江大河,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人生才更具厚度。从业20多年来,雷晓锋坚持扎根产学研一线,强练科研创新本领,先后负责《综合雷达检测技术在路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陕西省公路特殊土地基处理的检测的新方法与评价标准研究》等课题,获得国家授权且已转化应用的的实用型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软著1项,在工程技术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他的带领下,检验测试公司持续稳固传统试验检验测试业务,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擎,积极扩大业务领域和新业态。他说,科研要有拳头产品,2024年检验测试公司科研项目共有7项,《基于 BDS 与物联网技术在公路边坡稳定性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已在广西省大新至凭祥高速公路边坡监控得到应用,《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路面智慧养护决策系统研发》课题计划于2024年12月结题验收,其中路面智慧养护决策系统完成60%……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年就任陕西西公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作表态发言时,雷晓锋曾引用这句名言,他也一直以实际作为践行着这句名言!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交通报”、“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交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交通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别的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别的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更多
【江西】美铸自然 绿建未来——昌金改扩建SSZ3标标准规范打造“百年平安品质工程”
【湖北】宜昌城西高速公路(含陡山沱过江通道)南津关长江大桥通过初步设计技术审查
【云南】沿着“四好农村路”看红河州系列报道之三(泸西篇):云南泸西以“路”为笔 续写“四好农村路”新篇章